close


異鄉的遊子總說「每逢佳節倍思親」,我們台灣人還要加上一條「美食的鄉愁」。寶島台灣各式各樣的美食多不勝數,與節慶連結在一起的記憶更是根深蒂固的在我們的血液中奔竄,想忘也忘不了;每年到了特定的時候,味蕾總會自動記憶起時歲的更迭:最近天氣熱,真想吃粽子,看是端午節到了吧?天一冷,想起碗粿、年糕甜鹹交雜的滋味兒,算吧算吧也該是除夕春節來臨了。而夏季熱鬧繽紛的晴天剛過,下起第一陣微涼的雨,沒一會兒我就想起圓潤飽滿、充滿各式各地樸實豐盛的熱情的美味月餅。往外一看,果然中秋節已經逼近了。

以前並不特愛吃月餅,月餅循著文人風雅傳統沿襲下來、各種拗口的口味名稱,只會讓腹中半點墨水也無的小野蠻民族心生猜忌,疑惑冠著這些古怪名稱的小圓餅有什麼美味的可能性;那時候惟一接受得了的月餅口味,算來算去只有豆沙一樣,小野蠻民族再怎麼智能未開化,用肚子想也知道豆沙來自於豆類,和平常點心吃的紅豆湯綠豆湯一樣,簡單明瞭,可以歸類在能夠交往的朋友圈內,其他什麼蓮蓉、棗泥(那時候不知道世界上有棗子這種水果)蛋黃伍仁金腿等等等等,由於不在理解的範圍,根本就早早打入冷宮。既然連月餅都興趣缺缺了,過中秋節的興致當然也就沒有過其他節日來的令人開心,前面已經說過,我們中國人過節,很大的一部分感情連結是建立在食物的特殊關連性上,打著我並不那麼喜歡的月餅旗幟的中秋節,又怎麼比的上香Q肉粽的端午節來的讓我心動?

直到國中,不知道何時吹起了一股「中秋節一定得要烤肉」的風氣,當時是吃肉類如命的我立刻瘋狂擁戴起「晚上才來過,而且有效期限只有短短幾小時」的節日,於是跟著關心起中秋節的各項資訊,為了在與同學的談話中也能插上一兩句嘴,少不得得了解一下中秋節的傳統食物,文旦與月餅,就此躍上我的飲食名單、登堂入室來也。

人在國外,這些特殊美食於我,更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加乘,魅力暴增到破表,記憶中櫥窗裡包裝的精美異常的一盒盒月餅都成了皇宮裡的珍饈,遙不可及,光想起來就垂涎三尺。好在人在異鄉,還是有幾件事是不論到哪兒都辦的到的,想說明擺著就有院子,當然要好好來利用一下,進行一場「中秋烤肉」,算是盡一點與家鄉同歡的心意,沒想到念頭才起,冷鋒就報到了,整個八月酷的不掉一滴眼淚的天公突然瘋狂潰堤,讓義大利濕了整整三天,狠狠地掃了我的興。想說好在台灣也是飽受秋颱的騷擾,節日一整個泡湯,這麼說我當初想的與家鄉同渡中秋節,在某種程度的意義上算還是辦到了。(誤)

照片是我的節日飯,月餅吃不到、肉烤不成,記憶中的好味道還是要來複製一下行,於是把烤肉會用上的蔬菜,以類似烤肉醬的醬汁結結實實的燉個軟爛入味,加上刻意以焦脆口感出場的肉類代表─雞皮,總算我的中秋味兒還是有濃縮在一個碗裡出現了。至於中秋的另一個主角柚子,我在隔一天恰吉親戚的聚餐上竟然吃到了,今次的中秋節過的還真算完整了呢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cc999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